往届生应抓住机会早就业
进入11月,应届毕业生开始找工作,往届未就业的学生还在职场继续奔波,与应届生“抢饭碗”,人才市场专家提醒———
小张是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大四学生,如今,他正在为找工作的事四处奔波,制作简历,参加招聘会,与用人单位交流。令他苦恼的是,求职过程中不少具备工作经验的往届生与他们同场竞争。小张想知道,与往届毕业生应聘同样的职位,自己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应届生就业过程中有苦恼,往届生同样也在思考:怎样才能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实现成功就业?应往届毕业生同场竞争,都该注意啥?记者请市人才市场专家给出一些建议。
新一轮人才招聘启动
进入11月,应届毕业生陆续加入到找工作的大军中,各类招聘会陆续启动,15日至28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举办“2010年秋季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同时各地现场招聘会和网络招聘会也都逐渐火爆,用人单位需求变得越来越旺。
记者采访发现,无论是平面招聘会还是网络招聘会,都能看到应往届毕业生同场竞争的场面。对此,很多参加招聘会的应届生表示,往届生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很大。现在不少工作岗位都提出,具备工作经验者优先,这种情况下,部分毫无经验的应届生开始打“退堂鼓”。
不少往届毕业生则在求职过程中显得比较焦急。孙飞今年6月底毕业,4个月过去了,工作的事还没有眉目,脸上天天都见不到笑容。“七八月份没有找到工作觉得很正常,自己也经常鼓励说还有时间。但一转眼,新一届毕业生已经成为应聘主力,企业招聘都只针对明年6月毕业的学生,现在才发现自己很尴尬。”孙飞告诉记者,毕业这么久还没有落实工作,有的招聘企业会怀疑他的能力,因此应聘时很紧张。“再不抓紧时间,真怕没机会了。”
应届生需先练好“内功”
市人才市场的专家表示,每年11月,广大应届生开始大规模进入才市场求职,对他们来说,工作机会不少,也有时间“精挑细选”,因此不用着急与用人单位签约。他认为,应届生求职关键是先练好“内功”。现在单位招人,最看重的还是求职者的综合实力。只有练好“内功”,才能弥补工作经验的不足。
专家还表示,一般大型用人单位都有一套科学、完整的用人机制,他们每年都招收一批刚刚毕业的学生,进行人才储备,作为企业未来的“新鲜血液”培养。因此,他们每年都会走进校门,针对性地挑选人才。近期,应届毕业生不应把招聘会作为求职的唯一途径,应多留心学校内布告栏和学校网站公告,同时做好充足的求职准备,切莫与好工作擦身而过。即使与往届生竞争时,也不用“怯场”,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回避不足。
往届生要突出社会经验优势
“很多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生可能会很着急,但仔细想想自身是有很多优势的。”人才专家表示,往届毕业生至少比应届生多了一些社会经验。无论这期间你干了什么,都是一种锻炼,至少在这段时间内已经完成了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有些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工作,但一直在企业实习或者做兼职,这也增加了对企业的了解。而且经过很多应聘后,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会有一个更明确的定位。“在和应届生的竞争中,突出自己的社会经验优势可以为成功就业增加砝码。”
专家还提醒,与应届生相比,往届生没有过多时间“挥霍”,应抓住机会尽早就业,最忌讳在机会面前犹豫不决。 处V��� �H��谨慎细心,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却总在应该提出建议的时候因顾虑太多,羞于表明立场和看法,并且不管别人已提出的建议是否正确或完善,都一味地去迎合。长久下来,你在上司和同事的心里就会形成“墙头草”的印象,对事物没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没有什么创新意识。
当然三思而后行没有错,但是在老美的眼中,没有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你就相当于一个没有想法和意识的工作机器,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执行者,而不是领导者。另外加一句:没有领导能力的领导者是很难取得上司及同事的尊重以及认可的。其实善于表达想法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有了这样的自信,才能在公开自己观点时提高通过率。
潜规则四:不注意自己形象及素质的塑造
个人形象包括外在行为、形象也包括内在行为素质。得体的装扮不仅能够提高个人自信,而且还能传达给对方愉悦感和尊重感。尤其是在对企业形象尤其注重的外企,得体的着装就成为了成功的第一步,而行为素质也是衡量一个员工是否符合企业文化及形象的另一个重要的标准。
日资企业更为重视员工的形象,但仅仅注重形象是不够的。如果内在素质不高,也是无法得到外企公司赏识的。如果忽视在商务洽谈、就餐及酒会等社交场所中的基本礼节,比如吃饭出声音、咳嗽或打喷嚏不回避、不经对方允许就随意抽烟、坐着的时候翘二郎腿或抖腿等,都会影响个人形象的塑造,甚至会给自己所在的企业带来形象方面的恶劣影响。所以,与其让人评头论足,不如先完善自己的外表和内在,这也是立足于外企职场的必要条件。
潜规则五:公私不分
以日企为代表的众多外企公司都非常注重公司资源的维护——这与公司资产雄厚与否是没有太大联系的。因为他们把公家财产看做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比如在工作工作时间如有朋友来访,一般情况下是决不允许将客人带入工作区域的,而且也严格限制擅自离岗带朋友外出的情况。另外除特殊岗位或者行业外,外企一般不允许员工上MSN、QQ等在线聊天工具,企业方认为这会大大降低员工的实际工作效率以及精确度。对于需要与客户随时保持沟通的工作,外企也会把办公电话与私人电话分隔得很清楚,避免煲私人电话粥的情况出现。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提醒员工,公司电话仅是用于公司业务,不要用于处理私事。